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提供,2016年1-6月,新能源汽车产销17.7万辆和17.0万辆,同比增长125.0%和126.9%,我国已经成为了全球新能源汽车销量第一大国。
在新能源汽车霸榜之前,我国已经连续多年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汽车生产国和最大的汽车市场,成为汽车大国。中国自主品牌已经开始起步,但是,中国的车企似乎并没有掌握发动机等“核心技术”。
对此境况,杭州德沃仕电动科技有限公司的销售总监邱发文表示:“汽车大国不一定是汽车强国,中国的汽车产业如今的崛起跟国内自主品牌和国外汽车品牌的合资是分不开的,这么多年来中国把市场让出来了,可真正的核心技术没有换过来!国内的发动机技术相比国外至少还有几十年的路要走。”
南京金龙客车制造有限公司新能源汽车研究院产品总监黄福良则表示:“我国的发动机制造技术还是可以的,但核心控制器件还是受制于外国,主要掌握在英飞凌、飞思卡尔等企业手中。我国发动机的制造技术,是取决于我们的生产装备。有人说我们的发动机制造工艺不够完善,其实工艺是完善的,只是同样的生产工具,国内部分企业生产的产品不能达到国外的同等品质 。这主要是取决于是监管体制和监管流程。”
比亚迪汽车有限公司高级工程师韩罡认为:“确实是这样,很多核心的东西还是掌握在外企手里。作为一个中国人,肯定希望那些核心技术不能都被外国人掌握。所以我们有自己研发技术的必要性,这也是为什么我们会提出要在新能源汽车实现弯道超车这个概念的原因。”
新能源汽车是“虚火”?
“十二五”期间,我国新能源汽车正式迈入产业化发展阶段。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化将分三步走,第一步2008—2010年,在大城市公共服务领域开展示范运行,这是产业化前期。第二步是2011—2015年(“十二五”)开始进入产业化阶段,在全社会推广新能源城市客车、混合动力轿车、小型电动车。第三步是2016-2020年(“十三五”),进一步普及新能源汽车、多能源混合动力车,插电式电动轿车,氢燃料电池轿车将逐步进入普通家庭。2015年,我国新能源汽车行业市场规模为3.69万亿元,随着未来几年喷井式增长,我国新能源汽车行业市场规模将达到39.97万亿元。
|